新近一项临床试验对用于预防中风的两种药物-拜利妥和阿司匹林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研究。
中风类似于心脏病发作,不过前者发生在脑部而不是心脏。中风发作引发脑部特定部位的血流中断,血流中断归因于血块移动至脑部,从而最终堵塞血管。依中风发生的部位,脑部血流中断可产生诸多负面后果。
人体发生中风的风险随着年纪增长而加大。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及其他疾患的病人而言,其罹患中风的风险也相应提高。可用于预防中风的药物有两大类:抗凝剂和血小板抑制剂,上述药物统称为血液稀释剂。
不明原因的中风难以预防
约20%的中风病例其发病原因不明,这类中风难以预防。来自位于加拿大汉密尔顿的David Braley心脏、血管及中风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抗凝剂拜利妥及低剂量血小板抑制剂阿司匹林的预防中风的疗效。这项研究的成果已发表于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期刊上。
项目研究因潜在风险而提前终止
项目招募的病人均有不明原因的中风发作史,这些受试者被随机分入拜利妥或阿司匹林组。科研人员就上述药物在预防再次中风、血凝块形成、心脏病发作及死亡方面的疗效展开了研究,同时,科研人员还调研了每组病人中使用这两类药物的安全性。遗憾的是,该项研究因对受试患者的潜在危害而不得不在完成评估前终止,项目被迫提前终止的原因在于,拜利妥组存在高度的出血风险,而阿司匹林组预防中风的效果不佳。
拜利妥预防中风的疗效不优于低剂量阿司匹林对不明原因中风的预防
研究结果表明,对既往有不明原因中风发作史的病患而言,拜利妥在预防中风再发的效果上不优于低剂量阿司匹林。服用抗凝剂拜利妥与高风险出血相关联,且并未在预防血凝块形成、心脏病发作及死亡上表现出更佳效果。
在预防有不明原因中风史的病患再发中风疗效上,15毫克的拜利妥不优于低剂量阿司匹林,进一步研究应着重探讨下列问题,即相较阿司匹林,其他抗凝剂药物对预防中风是否更有效。
作者:Jessica Caporuscio, PharmD
译者:Mingfa Li, PhD, MD
参考文献: Hart RG, Sharma M, Mundl H, et al. Rivaroxaban for Stroke Prevention after 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 N Engl J Med. 2018.